正義與和平:天主教觀點


文: 譚唯善FMM

轉載自《新世紀月刊》

JPIC Coordinator

 

首先謝謝《新世紀月刊》約稿。很佩服貴刊這種持久不輟,致力溝通及交談的宗旨與精神,能減輕人間種種猜疑誤解,促進和平。

天主教自 1965 年梵蒂岡大公會議以來也特別強調與所有宗教和善心人士及團體的交談,求同存異,彼此豊富,共同努力。

聖經中的「和平」含義很豐富,不單指國際間相安無事,它更是一種融洽和諧的幸福境界;是人與自己、與神、與他人、與宇宙萬物、維持美好關係的大同世界。

國際情況與癥結

放眼世界,這半世紀以來聯合國已化解了無數爭端,但全世界仍經常有廿多個地區還有武裝衝突;國際間、種族之間、宗教之間仍存著猜疑,爾虞我詐,劍拔弩張;甚至造成人道危機,種族清洗; 9.11 事件後情況更惡化,隨時隨地會發生恐怖主義襲擊,冤冤相報。我們不禁問,國際與種族之間,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竟然出現無數人義無反顧,甘心犧牲,前仆後繼,作出自殺式襲擊?

這些情況,各有前因,來龍去脈,真是錯縱複雜。歸根究底,它的癥結在於不公平及溝通不足。天主教是入世的,關注全人類的實況,在所處環境盡棉力,切願世界能充滿聖經涵義的和平,因為天主教是正視人生的信仰,它不是一般的心靈寄托、祈福免禍、禮節儀式……而已。

持久的和平基於公平、正義

今日世界存在嚴重的不公。由於科技、互聯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日千里,新的科技本來可幫助第三世界,與全人類一起受惠。但實際情況是貧富更懸殊,貧窮線下的人口不減反加;情況急劇惡化,戾氣與仇恨日增。

「八大工業國」推動消費主義,擴大市場,找尋最廉價勞力的地區促進生產,且認為是對世界進步的貢獻;他們主張資金、貨物、以及勞工,完全自由流動,不受政府監控。加上「世銀」、「世貿組織」、「國濟貨幣基金」、「世界經濟論壇」的成員皆來自經濟大國,自然維護本身的利益。不公平貿易的一個例子:咖啡多產於第三世界國家,然而咖啡小農所得,只佔利潤的 0.5% ;跨國公司加工出售卻佔利潤 94% ;「雀巢公司」 2000 年度咖啡盈利即達 54.87 億美元。[樂施會《不公平咖啡貿易報告》 ]

為加強全球性競爭力,各國政府不惜採取下策:削減社會福利、減薪裁員、工程外判、私有化等方式,導致大量的失業。本港政府為了吸引外資,亦步亦趨,故香港的貿易自由度在全世界常名列前數名,貧富的差距全球名列第五,比第三世界還嚴重。 [《明報》 29-5-04 ,  《成報》 27-7-04]

貪婪的另一現象是過度消費,短短 30 年,人類已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可利用資源;美國孩子的消費是印度孩子的 125 倍,一個個經濟發展的重大成就轉眼就給抵消了;全球人口有 28% 生活於消費社會(包括香港)[《經濟導報》 12-7-04 ],地球資源破壞的後果已開始呈現於各種天災和反常氣候了。

社會中的不公平,窮人受壓迫更趨惡化,在各方面受排擠;貧窮也造成許多問題,例如:中國某些赤貧省份出現許多因賣血罹病的愛滋村;貧窮現象首當其衝的往往是婦女與兒童,它也導致貧國債務問題、無數遠離家鄉的勞工(包括國內的民工盲流)……

全球化使各文化的生活方式趨向劃一,壓抑獨特的文化價值及特色,已造成極度不安和威脅,尤其是在亞拉伯世界,很多人緊抱原教旨主義。

看到工業時代發展的後果,共產主義出現,提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會,但,由於未能解決人心貪婪的癥結,徒勞無功。民主政制能監督各國政府施政運作,保障執政黨和平輪替,但它也有限度:由於倚賴票源,很難維護沒有聲音、無權無勇的弱勢社群。

天主教對和平的觀點是基於聖經的啟示:

  • 伊甸園的一切資源屬於全人類,我們是管理員,負責愛護照顧,不可壟斷、破壞。 《創世紀》
  • 新、舊約的中心人物,耶穌基督來自天父,宣佈理想社會的藍圖,教導我們祈禱:「我們的天父……」《瑪竇福音》六章 9 節。我們既稱天主為父,彼此就是兄弟姊妹情同手足,生而平等;我們更相信,人是天主的肖像,須尊重每個人的重要性和獨特性;最大的誡命是「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及愛人如己」。在耶穌三年的公開生活中,一切言行,光照啟迪我們,最後無懼捨生,見證祂對天父的愛、對人的愛。
  • 聖經告訴我們,基本的戰場是在人心的深處:「照我的內心,我是喜悅天主的法律;可是,我發覺在我的肢體內,另有一條法律,與我理智所贊同的法律交戰。」 《羅馬書》六章 22-23 節 在這兒,我們與「黑暗勢力」持久激烈交戰。我們每天面對無數的抉擇,祗要基本上選擇的方向對了,順從上主的引導,雖然時勝時敗,祂從未放棄自己的子女。祂欣賞我們最微弱的努力、扶助我們屢敗屢戰。天主是愛,是眾人之父,接受子女的不完美。當人經驗到這種幸福和安全感,自然知足常樂,不再計較利害得失,也不需要物質的安全感,較容易關心弱小,學習無條件愛人。人人如此,世間將充滿聖經所指的和平。

人類這種自大貪婪,是普遍性的,於今尤烈。近年,由於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已發展成人類社會大規模的「結構性不公平」。從十九世紀末至今,一百多年來,教會發表了十三份重要文件,是關乎正義和平的「社會秩序通諭」,苦口婆心為人類指點迷津。

以上大致說明了天主教對和平的看法,主張以非暴力的方法為弱小者伸張正義,例如:靜坐、遊行請願、廣告聯署、簽名運動、請願信、電郵……。教會也提倡簡樸生活,認為推動正義和平與環保是當務之急。

 

回上 TOP

 

請參閱:

 

相關網頁:

正義和平主頁

正義和平日曆

和平馬槽

站外連結:

國際方濟 Franciscans International

小兄弟會總會正義和平主頁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T


This page is updated on 2007-12-26 更新

本網頁由方濟會(小兄弟會)中華之后會省及孟高維諾會區贊助。www.ofm.org.tw and www.of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