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毅剛忍是他的盔甲,基督肩上的十字架是他護衛信仰的寶劍,當他義無反顧地全心依靠上主時,縱使是死神也無法戰勝他;肉身的痛苦與磨難在這位勇者面前,只顯得軟弱無力,無法摧毀他那超人的意志,福傳是他的使命與志業,窮人與病人是他一生的朋友,這一切作為只因為要光榮天主-我們在天上的父。
在羅寶田神父逝世即將屆滿十週年之前,帶著朝聖的心情去了一趟金門,悼念這位一生為主忘我無私奉獻令人景仰的方濟會士。一方面為認識金門的天主教會的近況,另一方面想打聽金門教會是否要安排任何的紀念事宜。為此我們拜訪了費副主教、仁愛會的修女以及董先生。搭機抵達金門時已過中午,匆匆用過午餐,隨即到仁愛修女會去拜訪白修女及溫修女,與她們話話當時羅神父在金門的往事。
重視人靈得救的羅神父
修女印象中的羅神父是一個隨和容易親近的人,他重視人靈的得救勝過一切。有一次,有位外教的婦女抱著重病瀕臨死亡的智障兒子去找費副主教,請求為孩子付洗,以便孩子死後能享天上的永福,不再受苦。母親的苦心,實在令人同情與動容,費副主教請這位母親聽要理和孩子一起領洗,卻被拒絕。費副主教認為情況不如這位母親所說的那樣嚴重,礙於教會的法典,費副主教不便答應,這位心焦的母親求了三次被拒後,只好到山外天主堂找羅神父幫忙,羅神父二話不說就為孩子付洗了。後來這個孩子活了下來,事隔十多年那孩子長大了,費副主教一次見到羅神父時笑著說:「你看那孩子不是像他母親所說的快死了,如今他長得多好啊!」羅神父回答說:「那是因為孩子領了洗,受到天主的照顧與庇祐,才能痊癒長到這麼大的。」。凡有益人靈的事,羅神父絕不會吝惜給與,因此不論何時,當教友阿兵哥來打聽有沒有彌撒時,即使只有一個人,神父會馬上開一台彌撒,所以有時一天之內可能有好幾台感恩祭。
傳道卻不開口邀請人入教的羅神父
有一戶林姓人家,不是教友,由於受到羅神父的照顧,每主日一定全家去教堂望彌撒。但神父始終未曾開口要他們領洗,他只是默默地用行動來關懷他們。羅神父絕不主動開口要求人要聽道理入教,即使是主日彌撒他也很少講主日福音的道理,他總是用行動來證明天主對大家的愛,許多受他感召入教的人,都是因為感佩羅神父的義行大愛而請求領洗進教的,這是羅神父獨特的福傳方式。因此,在這裡有許多教友雖然不懂教理,但卻是實實在在領過洗成為教友的。所以,修女們總在利用探訪教友的時候,多多少少給教友們講些天主教要理的知識,例如:和好聖事等等。
廢寢忘食勤於工作的羅神父
羅神父經常因為不停的工作而忘記吃飯,有次修女來看他,問他是否吃過飯了,羅神父才想起他已經二天未吃任何東西,他對修女說:「難怪覺得肚子很餓」。對於食物方面,羅神父食量很小而且很節儉,幾乎沒什麼要求,他總是放很多鹽在食物裡,因為這樣可以使食物放久一點,一天兩餐,甚至一餐,忘了吃飯也是稀鬆平常的事,(特別是在冬季,他的胃疾經常復發,這是被中共拘禁在苦牢裡給餓出來的)。他的記憶很好,有一次修女好心要幫他去繳電費,才發現神父的電費居然要一萬多塊,羅神父告訴修女在聖堂的哪些地方就可以找到錢,這就是羅神父管理錢財的特殊方式。神父的桌子及藥櫃雖然雜亂,但他永遠知道東西放在哪裡,所以他很不喜歡別人替他整理東西,免得找不到。
恭敬聖母的羅神父
羅神父非常敬愛聖母,因為他曾是聖母從死神手中奪回來的戰利品。第一次面臨死亡時,是在他出生後不久,他的孿生弟弟死於肺炎,他母親焦慮的抱著奄奄一息的他,坐車到馬賽的護佑聖母大教堂,將他獻給天主,懇求聖母庇護。第二次是當他在被逐出中國後,醫生們發現羅神父有嚴重的胃疾,應該速回歐洲治療,但羅神父卻一頭栽進富國島和金門軍民服務的行列,這個胃疾便如影隨形的陪伴了他四十多年,直到1993年07月16日至19日當時方濟會的黃敏正會長到金門探視羅神父,在此之前他已大病了好一段日子,為能迎接長上的到來,他懇求聖母,讓他能作點事,07月16日是佳美樂山聖母日,聖母矜憐了羅神父的祈禱,那天夜裡,羅神父肚子大痛,不久大吐大瀉,他的胃疾竟無藥而癒,他的信德感動了聖母。
所以,羅神父經常跪在聖母像前祈禱唸玫瑰經,他祈禱時是很專注的。有時一跪長達二個多小時,人們經常看見他神情愉悅微笑地望著聖母跪在地上祈禱,任憑人怎麼叫他,他都沒有回應,有時候人家叫不動他,只好慌張的去告訴修女,修女便到聖堂內找神父,輕拍他的肩膀,羅神父才回過神來。
兼具建築師、醫生、神父於一身的羅神父
山外天主堂是羅神父一磚一瓦親自建立起來的,那原本是個沼澤地,金防部無條件的借給羅神父使用五十年(註)。憑著一雙手,一鋤一鋤慢慢地將沼澤地整頓起來,終於在1956年的聖誕節奠下山外天主堂的第一塊基石,工程的艱鉅可想而知。傳教及醫療是羅神父的志業,因此,在設計時,醫院和聖堂的工程是同時進行的,最先蓋好的是寬約七公尺、長十幾公尺的簡陋鋁皮圓頂屋,一半作聖堂,另一半作病患收容室,然後慢慢延伸建築的主體,後來建立了「仁慈之家」,這對許多貧困的金門軍民來說,這是天主賜予的大恩寵。
羅神父治病不收錢,甚至還提供陪病家屬的三餐,並且當病人有需要時隨叫隨到。當美軍顧問團裡還在金門時,許多敬佩羅神父的長官,經常送西藥給他為人治病,直到美軍顧問團撤退,羅神父就自掏腰包購買醫療用藥。就連軍中有許多無法醫治的病患,也都經羅神父精湛的醫術給治癒了。羅神父創辦的「仁慈之家」收留了重度殘障的孩子們。
他經常騎著重型機車去探訪病人或教友,在當時物力奇缺的金門,這輛重型機車可是出盡了鋒頭,因為那是金門獨一無二的,一直到八十多歲,羅神父依舊不改這個興致。只是,如今這輛機車依舊停放在山外天主堂的一個破落房屋的腳落,即使蒙上許多的灰塵,依然默默忠實地等待已不可能再重返人世的羅神父。
對此,費副主教說了一個有關的趣事,一次羅神父半夜裡要去給人治病,他騎了機車在黑夜裡馳騁,經過崗哨,羅神父還未開口,執勤的新兵看見一個白髮白鬍子的人時,嚇得「啊!鬼啊!」就棄械逃走了。羅神父深知這個嚴重的後果,因此,他去找司令官詳細地說明了當時的情況,並為這無心之過向司令官道歉,後來,這個新兵只被判關緊閉,沒送交軍法審判,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亦師亦友、令人懷念與尊敬的長輩--羅神父
從民國六十幾年就認識羅神父的董老師夫婦,也是因為感佩羅神父對沒有血源關係的金門人,付出那麼多的關懷行動與愛而深受感動,進而領洗進教的。他們為羅神父慶生,舉凡羅神父有任何需要,不待羅神父開口,他們自動為神父奉獻與支持羅神父所需要的。他們倆視羅神父為自家的長輩,羅神父也視這家人為親人。他們也將羅神父修會內的長上看作是神父的家人一樣來照顧。
董太太回憶起一段往事。那時由於夫妻兩人都在學校任教,有一次大女兒高燒不退,又無法請假照顧她,羅神父知道這事後,把孩子接回聖堂代為照顧,因為神父不舉炊,但三餐仍不忘泡麵給孩子吃,過了七天,孩子痊癒後才送她回家。孩子們跟著羅神父一點都不覺得陌生,因為羅神父會跟他們一起玩、說故事,當然,羅神父也是一位很會哄小病人的醫生。董家的大女兒還記得當年小時候的事。
還有一戶劉姓教友,男主人在臨終前將妻兒托付給神父照顧,神父也依約實踐了諾言,對這家人關懷倍至。一位現住在養老院曾受神父恩惠的九十多歲的老人家,到現在對羅神父仍念念不忘,因為老人家記得羅神父是親自騎機車到貧病弱小者的家中為他們診療、送藥,甚至送去一些物資,羅神父的形象與慈善的身影早已烙印在老人家的心裡,成為一生中珍貴的回憶。
最忍耐、最頑強的病人—羅神父
羅神父一生除了傳教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為病人服務,因為他深知病人的苦。其實,羅神父一生也深為疾病所困,鮮少人知道羅神父除了胃疾之外,他有貧血、嚴重的疝氣、肝有毛病,甚至心臟也只有三分之二的功能而已,他憑藉著信德及毅力克服了許多病痛,關於這一點,費副主教至今猶然佩服他。雖然,修女、董先生全家人及副主教都曾力勸羅神父應該去就醫。1983年07月10日羅神父因為修理聖堂的屋頂不慎摔落地面,他那原本裝有鋼條的腿頓時扭曲變形,肋骨也斷了很多根,一直都沒人發現,直到隔天早上前來求診的婦女,在後院找到羅神父,連忙通知費副主教,副主教立刻請求軍方支援,派車前往救援,副主教勸他就醫,但羅神父堅決不去醫院,並請副主教給他三天時間,如果沒好轉他會自行就醫。
第二天副主教前去探望羅神父,經過徹夜椎心的疼痛,才決定前往醫院。由於傷勢嚴重,醫院要送他去台灣開刀治療,卻被他所拒。當副主教從外送醫療名單上找不到羅神父的名字時,著急的副主教不顧羅神父的反對,直接找上司令官請求軍方一定得送羅神父去,羅神父在萬般無奈下,只好從命。
在接受開刀治療後,醫生告訴羅神父,好好在醫院治療三個月,然後再作三個月的復健,就可以出院了。一心掛念金門病患及教友的羅神父,憑著毅力及信德,三週後拄著柺杖出院,經過一個月的休養,他竟然騎了機車到桃園復興鄉去探望老友。後來回到金門不到一個月,他便完全無需再用柺杖可以自由行動了。
信德堅強的羅神父
1987年07月04日對羅神父來說不是一個喜悅的日子,那天他去金城為人診療,聖堂卻因電線走火而毀於一旦。面對著破簷殘瓦,羅神父內心的痛恐怕猶勝於自己從屋頂上摔下來的時候。在修女及教友的協助下,勉強在仁慈之家布置了一個聖堂,每次彌撒跪在冷硬粗礰的水泥地上,神父依舊甘之如飴。08月賈總主教到金門撥給羅神父五十萬作為重建基金,羅神父內心中又燃起再次建堂的熊熊烈火,甚至親自為新堂重建設計藍圖,一筆筆小額捐款湧進金門,就連在國外的親戚、友人,都捐款給羅神父,為重建新堂而奉獻一己之力。其中有一筆一毛五分的捐款,羅神父猶為感動,一個外國小女孩說:「老師說你是大好人,這一毛五分錢為你的教堂應該足夠吧!」
生命旅程的終點站—金門的羅神父
重建聖堂的工程都還沒來得及動工,羅神父卻於1994年01月27日晚上在回聖堂的途中,因為視線不良,撞上停放在路邊沒有任何警告標誌的挖土機,那天晚上適逢金門第一屆縣議員選舉日,金門媒體用了以下的文字敘述了當時的情況:「...1994年01月27日晚,『金門史懷哲』羅寶田神父在伯玉路前厝的車禍現場,金城鎮長許永鎮路過發現,在路旁連招了十多部車輛請求支援送醫,居然沒有一部車子願意停下來救他一命,都是見狀加足馬力掠過!在金門行醫半世紀,救人無數的羅神父,從金門到天國之路,竟是在銀彈亂砸、人心不古之夜,如何成行。」(註二)
副主教也提到,當時一行人回到聖堂,卻遲遲未見單獨騎機車的羅神父時,他猜想羅神父會不會在路上有什麼麻煩,依他對羅神父的了解,羅神父應該會比其他人更早回到聖堂才對。後來,他們沿羅神父可能回聖堂的路線去找,才發現羅神父出了車禍。這次幸運之神沒有眷顧羅神父,他於01月29日因為心臟衰竭而安息主懷,享年85載。
羅神父一生為中國人奉獻了寶貴的生命與青春並獲獎無數,他選擇了距離大陸最近的金門服務,說明了他對湖南瀏陽的鄉親,繫以無限的思念,當那些鄉親在浴火中求生存時,他在金門這個飽受戰火威脅的彈丸之地,與他們遙遙相對,分擔他們心靈上的苦痛。
永恆的居所
如今山外天主堂原本濃密的樹蔭已杳然無蹤,羅神父宿舍的窗戶也被搬光了,留下一個個空蕩蕩的窗櫺,似乎訴說著些許無奈,山外天主堂成了一座空殼子,只剩下在庭院裡到如今仍孤零零屹立著的聖母像,每週董老師和他的家人都會到這裡來獻上一束鮮花給聖母,為羅神父祈禱。
現在羅神父葬在一個基督教的墓園裡,和1969年才到金門服務的耶穌會會士邰軼歐主教比鄰而臥,如今接棒的地主想收回,由於當初雙方並未就使用權上立下任何字據,因此,除非副主教出錢買下使用中的墓園(對方開價100萬),否則,就需將墳墓另行遷葬,這讓副主教傷透腦筋,至今仍在努力協商。副主教有意將羅神父遷葬於山外天主堂,因為那是羅神父所愛、所住過的地方,羅神父在那裡算是回到自己的家,同時也可讓懷念他的人,可以隨時去羅神父墳前祈禱。
一個實踐方濟精神的人,他用行動來見證並實踐對天主的愛!
在羅神父去世後,十年裡有些教友沒有辦過告解,修女切望在特殊的節日(例如:復活節、聖誕節等等)能有神父前去聽告解,以方便教友們的需要。「救人靈勝過律法」這是羅神父一生的座右銘,他也努力地去實踐了。如今,在他安息升天的十週年紀念日,我們卻僅能藉著疏淺的文字,來緬懷對他的事蹟,羅神父一生有很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他用生命熱愛天主,誠如費副主教所言:「他是一個非常熱愛天主的人,也是一個實踐方濟精神的人,他用行動來見證並實踐對天主的愛!」
請讓我們也一起獻上祈禱,緬懷羅神父最好的方法,就是效法他敬天愛人的義行,雖然不是人人可以作「史懷哲」來行醫濟世,但至少憑著我們那一點點對天主的信仰,讓更多的人有認識「祂」的機會。
這趟金門之行,感謝修女及董老師家親切的接待,和我們暢談了羅神父的往事,董老師甚至還撥空開車送我們到山外天主堂,去看看羅神父生前的故居。拜訪費副主教時,適逢副主教外出不在,劉神父留下了連絡電話,結果,78歲高齡的副主教當晚親自到飯店與我們會面,提到羅神父過往的種種,他依舊懷念不已。
透過這篇報導,希望有更多人認識這位方濟弟子--羅寶田神父,我們更要感謝一切愛護過羅神父的人。願天主的慈悲提攜羅神父早日回歸到天父懷抱。(註三)
(註一:費副主教表示:山外天主堂的土地,因為羅神父對金門的貢獻,已移轉為教會的資產。)
(註二:摘自1994年02月【金門報導】第四十二期)
(註三:有意想深入認識羅神父事蹟的兄姐們,可向方濟會泰山省中心洽詢羅寶田神父紀念冊)
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