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際年青弟兄草蓆會議2001年


大會主題:主,你要我作什麼?

會議前的意見收集

年青弟兄草蓆會議參加者的信件

年青弟兄的建議

 

 

2001 年在巴西的乾泥地( Canindé )舉行了第二屆國際年青弟兄草蓆會議,由巫福生及伍維烈赴巴西參加。

伍維烈、總會長畢雅格Giacomo Bini及巫福生

伍維烈、總參事柳壽一Xavier Yu及巫福生

 

仙人掌代表勇毅

乾泥地朝聖聖堂

乾泥地朝聖者遺物

乾泥地朝聖者感恩牆及當地小童

窮人主保聖方濟

與志工合照

名副其實的草蓆會議

禮儀

亞澳區兄弟們

容孩近我

來自斯洛伐克的兄弟

當地的佳蘭

一大堆帥哥俊男小兄弟

美女?

接受援助的小孩

音樂是跨國界語言

燭光遊行

熱情的家庭

  回上  

來自 乾泥地 年青弟兄草蓆會議的信件


如果一個人作夢,那仍是一個夢; 如果一齊作夢,那是新生活的開始。

親愛的弟兄:和平與美善!

“ 乾泥地 ” Canindé 位於巴西東北的 “ 斯雅拿 ” Ceará 洲,我們在這裏,一群謙遜、貧窮,充滿方濟精神的人當中,我們願意感謝我們的總會長、副總會長及總參議員、我們個別的省會長、自治區長及我們的會省,有這個機會體驗到手足情、貧窮及共融分享的生活,偕同來自修會的所有議會,共 50 個國家、 165 位弟兄我們衷心感謝主辦這次會議的巴西聖安東尼會省的省會長, “ 乾泥地 ” 的院長及主任司鐸以及這個會省的全體弟兄!

經過在 “ 乾泥地 ” 的這幾天,我們願意跟修會的所有弟兄說:『我們成為小兄弟很關心、願意承擔去建立默觀及福傳性的手足團體,為了成為第三個千年開始的先知性徵兆,我們感覺到需要,跟隨貧窮被釘的基督,徹底的把福音生活出來。』

我們明瞭到,有時候我們體驗到情緒危機以及孤單,常常被誘惑,要以工作或其他逃避的方法,去填這空虛,結果阻礙了我們跟隨基督。所以為了效忠於我們修道的奉獻,我們需要能夠以他們的智慧及經驗陪伴我們的兄弟們。我們認為目前緊急的事是:各不同的單位,應發展持續培育,為避免在初期培育經驗及持續培育的經驗產生鴻溝。

在這會議裏,我們重新發現,我們方濟會修道聖召的基本元素。我們覺得蒙召去建立默觀及福傳性的手足團體。這個會議鼓勵我們一方面去開放我們的心思,為支持國際專案。另一方面不忘對自己會省的愛及團結。我們覺得需要在手足團體內,應培養充滿信任及創意的關係,在那裏可以有建設性的對話,彼此的服務,如兄弟般生活,分享同一食糧及互相的喜樂與痛苦。

我們認為值得的是,把類似這次草蓆會議的經驗,在修會的各議會中加以嘗試,為了要繼續栽培手足關係,那是賦予生命、革新信仰的精神及替修會重生而締造希望。我們發現到懷著一點點善意,就能夠有建基於簡樸的手足關係;而且建基於與天主聖言相遇及聖事生活的團體生活,是紮實的。今天仍可以建立融入在窮人當中的先知性手足團體;窮人是方濟神恩降生的卓越地方。

所以我們提議:

-連同總參事會,我們會把我們的愛與慾望與每個會省溝通,好讓我們能推動省會長把我們在 “ 乾泥地 ” 所生活及所經驗到的,以及我們在生命此刻所感受到的變成現實。

-我們建議省會長支持對發大願後數年弟兄的陪伴,以及妥善安排在他們進入會省的手足團體之時,在他們與會長之間建立清晰的溝通渠道。

-我們提議省會長推動去建立手足團體或獨修地,在那裏可以把獨修會規或其他祈禱經驗、生活或應用。

-我們提議每個會省、準會省及自治區、支持及推動一個為融入社會或流浪的手足團體,由年輕及不大年輕的弟兄組成。

-我們鼓勵省會長邀請年輕弟兄,他們自己及與修會內不同議會的兄弟來定明聚會。

 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對 “ 乾泥地 ” 熱心虔誠的人民道別,因他們加深了我們對天主及會父方濟的信仰。我們求天主的祝福降在每個 “ 乾泥地 ” 的人身上。我們也求上主降福以力量及恩寵降福我們去繼續我們的旅程,去生活主耶穌基督的福音。

回上

 

巴西問卷

 

修會的動力:有什麼跡象?

•  革新行動:如修會修正,以後敷衍,凡事不弄清的做事風格,走向了解、透 明、更正錯誤。

•  弟兄團體內部的關係,比以往更落實弟兄關係,言談間更友愛,減少長幼的 心理距離。

•  減少會院以過團體生活,如祈禱、避靜、散心、分享。

•  邀請年輕人參予方濟精神生活體驗。

•  方濟會堂區聯誼活動。

•  鼓勵弟兄進修及再培育。

•  透過月郊遊,拉近彼此距離。

 

兄弟有沒有個人同行者?可以用什麼方式進行?

•  修會對於弟兄個人有同行者陪伴,實在是困難,但本會都一直鼓勵弟兄擁有。實際問題是弟兄人數減少,能陪伴的都是同年紀或同時初學的夥伴,或是僅考慮在外的陪伴神師,故年輕與年長互動不多。其方式需要主動性,盡可能找同會弟兄,彼此的信任與鼓勵。

 

修會聖召荒、人數減少、缺乏動力的原因,其實隱藏了一些更深的問題。有何看法?

•  現象:

•  修會的行事方式、觀念,與當代社會有落差,是否形成弟兄們的緊張?或因此塑造出更加的共融。

•  堂區傳教工作的弟兄,是單獨的或團體的?方濟會給一般教友的形象?

•  更新是必要的。

•  缺乏方濟精神,例如平安、喜樂,缺少在生活上的實踐。

•  對修會精神的推廣欠缺。

•  為主動積極陪伴青年。

•  缺少有關方濟靈修的活動。

•  原因:

•  擁有台灣物質豐富的居住環境。

•  民間宗教的信仰。

•  文化哲學的推崇,例如傳宗接代的觀念。

 

修會的死相在我們的會省有哪些?

•  負責堂區的神父不能動。

•  自行修改方濟會士的意義。

•  聖召少,年齡層逐漸增高,工作多,有些弟兄無法積極合作的度方濟會是生活,如團體生活。

 

我們願意冒險多少?還要放棄什麼才能真的奉獻自我?

•  減少堂區。

•  持續性注重方濟精神的培育。

•  個人主觀意識強烈,缺少為整體著想的觀念。

•  需要溝通、瞭解、接納。

•  忠於聖願,活出方濟的精神。

 

三願是矛盾的、每天如何活出?

•  找出修道生活的泉源,例如:聖經、祈禱生活、注重團體時間、與主相遇、參與感恩祭、向主奉獻每日的生活、學習聖母的榜樣。

•  彼此分享不多,缺乏溝通,瞭解少。

 

如何更具體使我們的生活方式成為可信、真實及可見?

•  努力回到方濟精神,透過弟兄友愛、貧窮、謙遜、微末、服從、喜樂、祈禱默觀生活。

•  持續的培育,對方濟精神的深入研究:不重效率、制度,多考量弟兄們彼此合作的空間。

回上

 

 

 

相關網頁:

2007年聖地第三屈國際年青弟兄草蓆會議

小兄弟會總署

站外連結:

第二屆國際年青弟兄草蓆會議官方網站

小兄弟會OFM.ORG

通訊

普世方濟會

站外連結:小兄弟會OFM.ORG

 

 

回上 TOP

 

T


This page is updated on 2008-07-23 更新

本網頁由方濟會(小兄弟會)中華之后會省及孟高維諾會區贊助。www.ofm.org.tw and www.of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