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承良
內容:
元朝、孟高維諾、明朝、近代
中國教會主保大聖若瑟
|
元朝勢如破竹:
要知道聖方濟回頭建立修會的那一年(1206),正是中國元朝的皇帝成吉思汗統一中原,建立強大帝國的一年。他和他的兒子窩闊台開始率軍西征。歐洲的一些國家簡直如風掃落葉, 不論多大多堅強的城市,不出三天都被攻打了下來。而且他們殺人如麻,殘忍無度,使歐洲大驚失色。他更為西進,直達意大利北方的烏的乃城(Udine)。雖然歐洲人組織大軍, 企圖阻止元朝軍人的前進,但這些歐洲聯軍都不堪一擊。教宗見無計可施,便打發使者去與蒙古王朝講和,並希望能建交。兩批方濟會士,即柏郎嘉賓(Goiovanni Carpine),及羅伯魯(Rubruck)先後出使元朝。(先有兩名道明會士, 但因害怕半途而返)。方濟會士到達克拉昆崙山區,拜見元朝正在出征的大帝,後者羅伯魯則到了北京,亦見到了元朝皇帝, 且被以禮相待。可惜未能達到目的, 因為教宗真正的意向,是同元朝建立外交聯盟關係,目的是聯盟對抗回民, 而且東西夾擊。因教會所怕的不是中國, 而是新近正在日漸強勝的回民。歐洲真正的危機不是中國, 而是回教民族。但這裡也不能不說是有天主的聖意存在,就是天主不願使人大興軍事衝突。
彼此交往:
兩批方濟會使者雖未能成功建交, 卻給亞洲的執政者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印象。兩批會士回國後也都對中國作了清楚的記錄和報告,使歐洲人對中國有了一個清楚的印象, 知道中國是個文明古國。她不但地大物博, 而且文明倡盛,是個偉大的民族。這種觀念至今不斷見於教宗的言論之中。其實它由來已久。
建交未成,但許可意大人到中國來通商。這時有著名的馬克波羅的父親和叔父尼苛老和波羅二人。皇帝忽必烈打發這二位商人去見教宗,要求打發一百位方濟會士前來中國傳教。時在額俄略教宗第十世時代。不久後教宗尼各老三世打發了五位方濟會士,前來中國作傳教的工作。可惜這五位會士不知何故完全自歷史上失去了影跡。至今成謎。教會要小心從事了。
回上TOP
孟高維諾及其他天主教傳教士到中國:
一二八八年教宗尼各老四世上任,他是位方濟會士教宗。他於一二九零年前後打發方濟會士孟高維諾,率領一批同會弟兄,來我國傳教。這是第一批真正的傳教士,不再是為政治理由而來的。孟高維諾雖單人獨馬,卻的確完成了教宗的使命,也真正的在北京開始了他的傳教工作。雖有景教人士的大力阻撓和迫害,他仍然成功地建立了教會,修建了兩座大堂,招收了一批為數四十人的修生。準備他們聖神父後在中國繼續傳教。並多次帶領修生到皇官去演唱聖詩。甚得皇帝的歡心。
可是在西方羅馬, 由於路途遙遠,對孟高維諾一無所知。皆以為他早己與世長辭了,因為已過去了十一年之久。 但作夢也未想到,十一年之後教宗突然接到孟高維諾的一封信件, 報告了他在中國十一年來傳教的工作和成果。教宗大喜,立即親自祝了七位方濟會主教,打發他們到中國來,一來祝聖孟高維諾為宗主教,二來幫助他傳教建立更多中國教區。可惜七位主教中只有三位;到達了中國, 其他有的未能行成, 有的路上生病或者遇上強盜而被殺身亡。這幾位主教將孟氐祝聖為宗主教後, 便開始了正式的傳教工作。並在北京、泉州、建立了教區。其次在楊州、杭州等地展了傳教工作。他們甚至將福音傳到了山東一帶地區,比如陽谷的波里村,周村教區的劉家寨,都有元朝時代的傳教紀念和傳說。而當地的老百姓也以自己為元朝時代的教友為榮。這是我在訪問他們時親自聽到的。至於文物方面則不太多見,就我所知和所見只有北京以北的門頭溝,仍然保存著一對石獅子, 據說是元朝教會的遺物。
教會走向下坡:
教會跟著元朝的滅亡, 走上了下坡。另一方面,教會當局也在西方受著打擊。一種可怕的黑死病使近半數的修士喪失了性命,無人可以打發來中國傳教。另一方面,教會內部也在鬧著分裂, 無暇顧及傳教區的工作。如此使中國的教會幾乎停頓了下來一段相當長的時期。
但方濟會士們對元朝時代的輝煌歷史,並沒有忘記。這段在中國傳教的歷史,使會士們念念不忘。甚至許久以來在方濟會內所謂之傳教事業,主要就是指中國的傳教事業為主。到傳教區去就是到中國來傳教。中國傳教區成了方濟會的大愛!
回上TOP
明朝時代:
元朝被明朝取而代之,明朝實行閉關自寸,不准外國人進入。而西歐教會內部又發生了困難和分裂,結果使已經在中國開始了的慱教工作, 中斷了近百年之久。
公元一五三三年十二位西班牙傳教士, 到墨西哥去傳教。他們的首領組馬拉加(Zumaraga),當時己成了主教,而且是瓜達路培聖母顯現的見証人,但見傳教的效果不彰,曾要求教宗許可他到中國來傳教。雖未成事實, 但他們對中國傳教區的響往可見一斑!此時西班牙人在他們的屬地馬尼拉成立了聖額俄略會省,其目的不外是準備到中國來傳教的人員。或者說是為到中國來的跳板。公元一五七七年,西班牙會士伯多祿阿爾發羅(Pedro Alfaro)率領三位會士前往廣州傳教。
(此時他比利瑪竇早七年到達中國)。可惜只能居住數月,便被趕了出去。但他們仍不死心,在澳門建立了會院,他們吃苦耐勞,席地而臥,卻立即吸引了二十位中國青年, 求入會修道。可惜他們為葡萄牙人所不容, 被綑綁起來送出了澳門。這是在一五八八年八月十一日(聖佳蘭瞻禮)所發生的事。伯多祿神父非常不甘心,便去高阿(Goa)向葡萄牙總督抗議。可惜海中遇上風暴沉船。神父溺斃海中,土人發現他仍然雙手合十,雙腿跪下作祈禱狀。因此以聖人恭敬之。(在南洋一帶有許多方濟會士們傳教的紀念)。
此時已經聚集在馬尼拉不少方濟會士,見不能到中國來傳教,便相繼去了日本。這就有了日本第一批致命聖人,其中以方濟會士為最多。道明會士因見去中國太難, 便繞道去台灣, 並留在台灣工作。而一位著名的方濟會士, 即李安堂神父(P. Antonio Maria Caballero),同一位道明會士莫神父(P.Morales), 本應去羅馬解決禮儀之爭。但到達澳門後李安堂自己留下, 請莫神父一人前往羅馬。李去了福建傳教。在這之前李在福建傳教時歸化了羅文藻。羅本有意入方濟會,可惜不被接納,便入了道明會。成了的第一位國籍主教。然後李安堂在澳門指導佳蘭會修女們, 她們人數相當眾多, 已達到三十多位中國女青年進入了修會。這是一六三三年的事。她們的會院很大,人數眾多。可惜十年後, 西班牙人被趕出了澳門。回到馬尼拉去。
李安堂神父仍不甘心,便帶著兩位傳教員北上要去韓國傳教。但到了北京遇到湯若望神父(Fr.Adam von Schall)。神父建議他去山東濟南傳教,謂那裡大有可為。果然神父在濟南修建了兩座聖堂,建立了方濟第三會, 即在俗方濟會。並且在城中買下了一片很大的土地作傳教之用。可惜傳教士太少,李安堂打發自己惟一的同伴文都拉(P. Bonaventura Ibanez),回歐洲去招集人馬來幫忙。而此時由於禮儀之爭已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康熙皇帝將傳教士集中到廣州去,不准他們自由地傳教。此時李安堂己被祝聖為主教。於是約三十位在中國的傳教士,在他的領導之下,利用時間召開了中國第一次的傳教會議。在這裡製定了不少在中國傳教的規則。有許多規則和習俗仍在中國照例實行, 直到今天。 因此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 在這裡也規定了聖若瑟為中國教會的大主保。時在一六六八年的正月二十六日。被李安堂打發去招兵買馬的文都拉神父,一去十二年才回到了中國,而李安堂主教早己與世長辭了。
回上TOP
再接再勵:
到了一六七六年文都拉神父終於從歐洲歸來。他帶來了四位新傳教士。他們一行五人本來是要到山東的濟南去傳教的,這也是李安堂主教的意思。可是他們到了廣州時,卻被廣州巡撫挽留了下來。在廣州給他們蓋了房子、會院、聖堂、醫院等。結果六十年之久這裡成了方濟會的根據地。不但是方濟會士,而且道明會,耶穌會,奧斯定會等,都來這裡學習中國語言,過路暫住, 生病休養等。還有六十多年以來,這簡直成了一切天主教傳教士們的中心點,一切經費和信件等大都由這裡發出和傳送。一位方濟會的助理修士, 是當時有名的醫生, 他名叫安多尼(Fr. Antonio de la Concepcion)。他不但是傳教士們的主治醫生, 而且有許許多多的教友和外教人,都前來看病。也因此有許多人回頭進入了教會。它成了方濟會在南方的中心地點。會院之大可想而知。方濟會士們也從廣州向外發展, 廣東省許多重要的城市, 都在方濟會的歷史文件上多次出現,比如:順德、啟慶、東筦、詔關、惠陽、新會、南海、惠州、南海等等,都曾經有方濟會士們的足跡。而且會士們也從這裡向全中國內地出發去傳教。尤其向山東、山西、陝西、福建、湖南、湖北、甚至連邊區的省份也有會士們的足跡,諸如甘肅等地。
我們很可能要問:為什麼中國初期的傳教士都是西班牙人?理由十分簡單。西班牙向來是個熱心的天主教國家,尤其在中古世代她的國王都是些熱心的教友,對教會願意幫助。尤其是自從她發現了南美洲的新大陸之後,一夜之間成了強大的國家, 十分富有, 也有能力來幫助聖教會傳教的工作。而時在西班牙有一大批特別守神貧的方濟會士。他們實在一無所有。因此他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到遠方去傳教。而國王也特別喜愛他們,對他們傳教區的一切需要願意支援幫助。如此這批方濟會士既然有錢,而過的又是十分貧窮的生活,故此能作許多的事業。尤其是傳教事業,更是他們特別喜愛的工作。
如此直到一六八四年,中國的傳教士可以說是清一色的西班牙方濟會士。在這之後, 才慢慢有了其他的會士們來傳教。聖教會為了集中力量,曾將山東、山西、陝西、湖南、湖北的傳教地區交給方濟會士來管理。直到一九四八年為止,在中國有七百六十多位方濟會傳教士,有五個總主教區, 十三個教區, 九個監牧區。
回上TOP
中國教會主保大聖若瑟
大家都知道中國教會的主保是大聖若瑟, 但是他是如何被選為中國主保的, 以及是在什麼時和什麼機會下被選出來的, 知道的人卻非常之少. 至少我來沒有見到過相關報的報告. 這並不是因為沒有人對此有興趣, 而實在是因為根本找不到它的有關資料. 它們大都保存在西班牙各大修會的檔案室中. 本人在已快到退休之年時, 被總會長打發到西班牙的瑪德里, 去完成兩部有關中國傳教歷史的著作. 本人在不得己的情況下, 只得上路遠赴班國. 在那裡一住就是整整五個年頭. 但也將兩部<方濟會中國傳教史歷檔案>(Sinica Franciscana)的第九和第十冊整理出版了.
正好在這兩冊資料中, 有不少關於中國天主教禮儀之爭的資料, 因此使筆者於無意之間也得到不少的啟示, 知道不少有關中國教會歷史的問題. 其中就有大聖若瑟被選為中國教會主保的事.
當時由於禮儀之爭, 康熙皇帝本來對傳教士是仁至義盡的, 卻不得不改變態度, 非常痛心地向傳士們說: <爾等洋人連中國的風俗習慣都不懂, 還傳什麼教? 這種宗教在中國禁之可也!….又說: 我等民眾向亡者父母燒香叩頭, 完全是一種禮俗傳統之事, 表示孝道之意, 與宗教完全無關!> 皇帝雖說禁教, 但並沒有逮捕任何傳教士, 只是不准他們傳教, 將他們集中到廣州去. 時在一六六四至一六七一年. 當時全國的傳士人數並不多, 只有二十五人, 其中一位方濟會士, 三位道明會士, 其餘皆耶穌會士. 廣州只有耶穌會院一座. 於是大家都集中在那裡.
耶穌會的視查員並任命一位名叫安多尼的耶穌會士為院長, 來維持這個團體的生活.
但是一大批傳教士居住在一起, 且一住就是數年之久, 日子是相當不好過的. .他們間地位最高的要算是惟一的方濟會士李安堂代牧(Mons.Antonio de Santa Maria Caballero,OFM), 他是位熱心聰明的好傳教士, 而他也正是同另外一位道明會士莫若翰(Juan B.de Morales), 是禮儀之爭的始作佣者. 只是後來方濟會士們皆改變了對李安堂的主張, 而同耶穌會士們看立齊. 就是支持中國祭天敬祖的習俗. 於是也同耶穌會士成了這次爭端的最大受害者.
話說二十五位傳教士; 被集中在廣州, 天天無事可作. 於是在們他中地位最高的方濟會士, 也是最受尊敬的李安堂代牧號召和領導之下, 招開了有史以來的中國天主教全體教務會議. 這個會議共開了一個多月, 即由一六六七年的十二月十八日, 至一六六八年的正月二十六日為止. 在這期間大家群策群力, 各抒己見, 將自己傳教的經驗和心得加以報告' 陳述和辯論. 並將一切困難的問題加以解答, 對教會的習慣和教友們應守的規則作出正確統一的規劃. 以茲遵守. 這個為期一個多月的會議, 為中國未來傳教的規則, 和教友們應遵守的習慣等, 具有非常大重大的意義. 我們所見到的全中國教會, 尤其在中國大陸的北方, 頗為統一的傳統習慣, 主要都來自這個時代的會議. 到了大會的最後一天, 請大家記住, 亦即在一六六八年的正月二十六日這一天, 大家決定了中國全教會的主保為大聖若瑟. 事後李安堂主教作了兩個報告, 上呈羅馬, 再由耶穌會總長上呈教宗, 而教宗伊諾森(施作:英諾增)十一世於一六七八年頒發詔書, 委任聖若瑟為全中國教會的主保聖人.
問題是當時(一六六八年, 或者一六七八年間), 聖若瑟可說是在教會中仍然沒沒無聞, 不太受人重視的. 說不定是受了中國教會的要求聖若瑟作中國主保的關係, 才啟發了聖若瑟於一八七零年也成為全教會的主保呢! 問題仍未解決, 人們仍要問, 既然聖若瑟如此沒沒無聞, 為什麼偏偏作了中國教會的主保呢? 對此問題我也曾百思不得其解. 幸我曾經在班國工作了前後十餘年之久, 又曾屬班國瓦倫西亞(Prov.Valencia)會省. 才覺得問題順理成章地解決了. 原來招開和一路主持中國第一個傳教會議的 - 就是後人所稱的: <欽定傳信法>的李安堂主教, 其本人就是瓦倫西亞人. 而瓦倫西亞城民是全世界最為恭敬聖若若瑟的人民. 每年三月十九日的聖若瑟瞻禮, 他們都會大事慶祝, 不但聖堂內有隆重的彌撒, 而聖堂外大街上也是張燈結綵, 處處高高大大的牌坊, 有時幾達二十公尺之高. 牌坊上又作出各種人物的模型, 非常逼真, 也很藝術. 這是全城放<大赦>的一天, 老百姓可以毫無責任後果的, 對全城的任何事物和人物, 藉著豍坊上出顯的人物來加以批評' 譏笑或謾罵. 不用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 全城和週圍各村莊甚至全國的老百姓都會前來參觀, 和加入參觀和批斷的行列的, 來對各個牌坊和其間所表示出來的, 非常有趣和具有藝術的創作, 來加以評頭品足. 但到了半夜十二點時, 全城的牌坊都要付之一炬, 百餘座巨大的牌坊突然起火燃燒, 也是十分壯觀美麗的一景. 表示今後百姓要開始一個新的生活. 筆者本人就曾經親自去參觀過. 是為瓦倫西亞最大的節日. 數天以來全城人山人海, 熱鬧非常. 使人印象非常深刻. ,甚至終身難忘. 李安堂主教就生長在這個地區. 十分分自然 地在他的領導之下, 選揀中國教會主保的時候, 他提議並決定了大聖若瑟. 這是非常自然也十分合乎人情的事. 除此之外, 在找不到另外一種合適的理由了. 今以此文回應施' 岳二位同道, 也向大家報告一點, 有關中國大主保聖若瑟的事跡. 它也牽涉到中國禮儀之爭的問題, 當然又有說不完的資料的.
|
孟高維諾

返回:

昨日方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