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日期: | 生平簡介: | 有話說: |
相關 連結 返回: |
三月30日
![]() |
Peter生活在一個極為忙碌的時代裡。西方的大分裂(The Great Western Schism 1378--1417),終於在Constance大公會議(1414--1418)後平息了下來;英法二國的「百年戰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著;1453年,拜占庭帝國在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完全地覆滅了;在聖人過世時,印刷的時代正式地在德國開始;發現美洲新大陸,也是在這四十年內發生的。 Peter誕生於西班牙Valladolid的一個既富有而又虔敬的家庭裡。13歲時,他獲准加入方濟會住院會。晉鐸不久後,他受命成為Aguilar地區兄弟們的長上;進而,他成了一群希望善度更加貧窮與補贖生活中的一位成員。1442年,在他的革新團體中,他受命成為西班牙所有方濟兄弟的長上。 Peter以其芳表領導著所有的兄弟。對窮人與病苦之人的一份熱愛,正是他的標記。一些坊間流傳的傳奇故事,都訴說著他對窮人們的慈愛作為。例如,只要聖人身邊有窮人需要賙濟,他的麵包似乎就永無窮盡。在他一生的歲月當中,大部分也都瀕於饑渴的狀態;他幾乎只以麵包與水充飢。 最後,聖人於1456年三月31日過世。隨即不久,他的墳墓就成了朝聖之地。1746年榮登聖品。 回上TOP Translated from Day by Day With Followers of Francis and Clare . Used with permission. |
「全體弟兄,諸首長兼服務者,應和別人一樣,決不可因他人的罪行或惡表而煩惱忿怒:因為魔鬼往往利用一人的罪過,設法損害許多其他的人;對於有過失的人,應盡量給予他精神上的幫助;因為『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患病的人』(瑪九12)。」1221年會規第五章 回上TOP |
|
反省: | |||
聖人之所以是一位極有影響力的領導者,是因為他不會因他人的罪過,而陷入忿怒的陷阱。Peter幫助犯錯的兄弟們,重建他們生活中的優先次第,並且讓他們能致力於自己曾誓許追隨耶穌基督的福音生活。這種帶有耐心的指正,是一種愛德的行為,是所有方濟會士所應具有的,而不僅是針對長上。 |
|||
![]() |
T |
||
This page is updated on 2008-03-18 更新 本網頁由方濟會(小兄弟會)中華之后會省及孟高維諾會區贊助。www.ofm.org.tw and www.ofm.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