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槽的起源


文:胡健挺 OFM

日期:2002年11月

亞西西的聖方濟與馬槽

馬槽的源起與發展

馬槽為現代人的意義

馬槽的頌歌

 

1.

 

亞西西的聖方濟與馬槽

 

 

很多人都會認為,馬槽的慶祝,是由亞西西聖方濟發明的。聖方濟熱愛聖誕節,是人所共知的,那是因為他深信,天主降生成人的事件,是天主最大愛情的表達。

傳記作者記載:「他以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度聖嬰耶穌的誕辰,其愉快超出度其它慶節的愉快。他肯定聖誕節是慶節中的慶節,因為天主竟成了一個小小嬰兒並受人的哺乳。他以飢渴的心情舔聖嬰的畫像,其為愛憐聖嬰之情所淹沒的心,使他像嬰兒似的,結結巴巴說出甜蜜的言語。他的聖名在他口中猶如蜂蜜及蜂巢。一次,由於聖誕節正是一個星期五,人們便談起是否可以吃肉的問題,聖人對摩力高Morico兄弟說:『嬰孩為我們誕生的日子,你竟敢稱之為星期五,你是在犯罪!我願意牆壁在這一天亦吃肉,它們如果不會吃,應在它們上面塗上肉。』」(薛一199

同一傳記作者繼續記述:「在聖誕節他願意富有者提供豐富的餚饌與窮人及忍飢受餓的人,並提供比尋常更加豐厚的草料與牛、驢。他說:『如果我能向皇帝講話,我將請求他諭告天下,令所有有能力者將殼物撒在路上,務使飛鳥、尤其百靈妹妹們在這偉大的慶節上享有豐盛的食糧。』

「他想到窮苦的聖母那天所受的貧困,便不禁淚下如注。一天,正坐著用午飯時,某位弟兄提到聖母的窮苦及其聖子的貧乏時,聖方濟立刻起來,坐在光地上,發著痛苦的嘆息,並流著服淚,吃完了其餘的一切。因此他稱貧窮為王家的美德,因為這美德尤其在君王及王后身上顯得卓越非凡。弟兄們在會聚時談到什麼美德使人更成為基督的友人時,方濟就像揭示他們其內心的秘密似的答覆說:『孩子們,你們要知道,貧窮是得救的特殊途徑,其效果是多重的,但曉得的人很少。』」薛一200

 

 

薛拉諾曾就聖方濟在格朝奧(Greccio)慶祝聖誕節的事件,提供了十分細膩動人的記錄。

「方濟最崇高的意向、特殊的願望、至上的目標,是在一切事上並透過一切事遵守聖福音,並以全副警覺及努力,全心全意徹底追隨我主耶穌基督的聖訓並步武他的足跡。他以恆久的默想追憶他的聖言,並以深入的思索回溯他的功行。尤其他降生成人的謙沖及其苦難所表現的愛德這樣佔有了他的記性,使到他不願意想到其它事。應永誌不忘並應敬謹回憶者,是他逝世前三年(即1223年),在格朝奧城,對聖誕節之所有作為。

「該城有一位叫若望的人,其人名譽良好而生活則更為良好,是聖方濟格外心愛的人;因為他在當地雖是一位高貴而可敬的人物,卻鄙棄血肉的高貴而追逐靈魂的高貴。聖方濟在聖誕節前大約十五天,曾經一如多次所作者,令人召請他來,並向他說:『你若願意我們在此地慶祝聖誕節,趕快去準備我吩咐的一切;因為我有意做些事來紀念誕生在白冷的嬰孩,並以某種方式,將他為嬰兒時的貧窮與困苦,如臥於馬槽,並置身於牛驢之間及乾草上等情節,表現於人們肉眼之前。』那位忠實的好人聽了之後,立即在預定的處所準備了聖人所說的種種。

「喜慶的日子臨近了,歡樂的時分來到了。各地的弟兄都被召了來;該地的男男女女都各依所能,以踴躍的心神準備了蠟燭火炬,以照耀所有日子及歲月的黑夜。最後聖人到了,他見一切都齊備了,便很喜歡。於是擺出馬槽,鋪上乾草,牽來牛驢。這裏受到尊重者是樸實,受到頌揚者是貧窮,受到推崇者是謙沖。結果是格朝奧一變而為白冷城。黑夜明如白日,人畜皆大歡喜。民眾由各地趕來,都為了這新的奧蹟而感到新的喜樂。森林詠唱著聖歌,山岩盪漾著回音,弟兄們高歌著聖詩,整夜洋溢著喜氣。天主的人站在馬槽前,充滿了唏噓與歎息;他為聖愛的重荷所壓倒,同時又沉浸在奇大的喜樂中。彌撒聖祭隆重舉行於馬槽上,司鐸享受著新的神樂。

「天主的人穿著執事的祭服,因為他是六品,並以洪亮的聲音高唱了福音。他的聲音有力而甘美,清晰而響亮,促使眾人仰慕上天的永福。繼而向周圍的民眾對貧窮君王的誕生及白冷小城的榮幸,講出了流蜜的言語。多次由於太大的聖愛,以『白冷的嬰兒』稱呼耶穌基督;在說『白冷』二字時,其聲音猶如羊叫;他的口唇與其說滿是言語,毋寧說全是聖愛。每次提到白冷的嬰兒耶穌聖名時,便以舌舔唇,好似玩味並品嘗可口食物的香美一樣。此時全能者又恩上加恩:一位有聖德的人曾見到一個神視。他見到一個毫無生氣的嬰兒臥於馬槽內,並看見天主的人走近前去,好像由睡眠中將嬰兒喚醒。這神視並非無意義者;因為耶穌聖嬰為許多人所遺忘,但因了耶穌的僕人及其聖寵的功效而再度恢復其生命,並再度深印於熱誠的記憶中。最後,這隆重的典禮終告結束,每人懷著聖的喜樂回家去了。」(薛一84-86

 

  回上

在這1223年,方濟到了羅馬,獲得救宗何瑙略三世,批準了他所從新撰寫的會規,即至到如今方濟會小兄弟所遵循的具教宗諭令的會規。在回歸亞西西的途中,方濟及他的弟子途經里野地(Rieti)山谷,便在格朝奧的朋友若望(John Vellita)那裏過聖誕節。

聖文德有關同一事件的記載,十分值得注意。他記述:「聖方濟在其去世前三年,決意舉行最隆重的典禮,以慶祝耶穌聖嬰的誕生。他由教宗求得了許可,並準備了一個馬槽以及牛和驢。」(文一10:7)他特別指出,方濟獲得了教宗何瑙略三世的許可後,才如此舉行聖誕節的慶祝。卻原來,由早中世紀開始,在西方教會的聖堂內,聖誕已是講道異常發展的一個主題,並且伴以歌唱及背誦。由於話劇與外教的劇院有關,當在教堂內把聖誕用神秘的戲劇演出時,就引起了教會當局的關注。在1207年,教宗依諾森三世,就禁止了在聖堂內這種慶祝的習慣。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聖方濟表達了對教會權威的順服,在徵求得教宗的許可才舉行慶祝。

 

 

 

 

2.

 

馬槽的源起與發展

2.1.

 

白冷

 

 

耶穌誕生在白冷,可見於瑪竇(2:1-12)及路加(2:1-20)兩部福音的記載。先知米該亞曾預報說:「厄弗辣大白冷,你在猶大郡邑中雖是最小的,但是,將由你為我出生一位絀治以色列的人,他的來歷源於亙古,自永遠的時代。」(5:1)殉道聖猶斯定(+165)曾為這古老的傳統作證說:「若瑟由於無法在城裏找到投宿的地方,就在鄰近白冷的山洞,尋到棲身之處。」約半個世紀後,奧里振也為此作類似的見證,並在其解釋路加福音的講道中,在馬槽中加上了牛和驢。聖熱羅尼莫及聖奧斯定都曾肯定,救主誕生的地點,吸引了由全羅馬帝國而來的朝聖者。

古老的傳統亦堅稱,在耶穌誕生時,在馬槽內有牛、驢各一,這當然與依撒意亞先知(1:3)的預言有關。另外,古老傳統亦可能引證,希臘文七十賢士譯本中哈巴谷先知(3:2)的話,它翻譯為「求你在兩隻動物之間,彰顯你的作為」,而希伯來文的原文應是「求你在歲月的過程中,彰顯你的作為」。

有關東方賢士的數目、身分和名稱,意見不一。

福音並未列出他們的數目,一般主張他們共有三位的,大概是因福音提及他們攜來三份禮物而推論出來的。他們帶來的三份禮物,為耶穌聖嬰作出三種不同的見證:王權(黃金),神性(乳香),及人性(沒藥)。

關於他們的身分,福音中只說明是來自東方的賢士(瑪2:1)。一般的了解,這些人是熟悉天象的人物,因為他們「在東方見到了他的星」(瑪2:2)。一首默西亞神國的聖詠,極可能是為把賢士變身為國王一鎚定音的主要原因。聖詠的作者預言:「塔爾史士和群島的眾王將獻上禮品,舍巴和色巴的君王,也都要前來進貢。」(詠72:10)直到第五世紀聖大良教宗決定他們為三位國王,他們被認定來自三個民族,即諾厄的三個後代:閃(年輕國王),耶特斐(年老國王),及含(黑人國王)(見創9:18-19)。當然,他們亦可代表人類歷史的三個不同年代。

至於他們的名字,聖經沒有任何的記錄。大概由第七世紀開始,拉丁教會的傳統慢慢確定三人的名字為GasparMelchior,及Balthasar;而敘利亞教會的傳統則認為他們是LarvandadHormisdas,及Gushnasaph。其他不同地方的教會,亦有不同的名稱。

 

 

聖海倫是第一位把山洞蓋建祈禱小堂的人,並用大理石及其他珍貴的物件裝飾。在其上興建第一座大殿的,應當是其子君士坦丁大帝,聖歐西比曾為此作證。

以後,耶穌的誕生事件,大多以濕壁晝,浮雕,牆刻等表達。這些證據,為了解馬槽的發展,十分重要,但這些還沒有達到馬槽的圓滿意義。原來,在起初,「馬槽」(拉丁文是Praesepe,英文是Crib)這名稱,只是用於塑料做的複製品,可以是聖誕本身,也可以加上牧人的朝拜及宣揚,賢士的朝拜等景象。這些景象,在中世紀時,大都是在教堂內或社團中,以神秘的戲劇表達。極可能是由這些所謂神聖戲劇中,產生了馬槽及其突出的人物。

2.2.

 

羅馬

 

 

雖然直到十三世紀中業,仍未有證據顯示,有聖誕塑料作品的存在。但是,卻有用樹幹支撐著木棚(tettoie)的遺蹟,保存在羅馬的聖母大殿(Basilica of St. Mary Major)內,那是由教宗李比里奧(Liberius, 352-355)下令在大殿內建築的。它和真實的馬廄體積相若,被放置在祭壇前,為了聖誕節夜間舉行祭獻之用。這一類木棚,亦可見於羅馬的另一聖母堂(St. Maria in Trastevere)和拿坡里的聖母堂(St. Maria della Rotonda)。按記載,教宗額我略二世(731-734)曾把一具代表童貞及嬰兒的黃金態像,放在聖母大殿的木棚下,以紀念聖誕的奧蹟。

 

 

其實,在聖母大殿內,還保存了由聖地帶回來的馬槽的遺寶,那是教宗迪多爾(Theodore, 640-649)的傑作。他本身是巴勒斯坦人,深明當地各式人等想強奪霸佔聖地財寶的危險。這位教宗把教宗李比里奧建在埃斯奎林(Esqualine)山上的大殿,命名為「瑪利亞在馬槽(Sancta Maria ad Praesepe)」。在此大殿內保存的馬槽遺產,相傳就是耶穌誕生時躺臥的,本是由六塊木板組成,可惜其中一塊已經遺失了。

2.3.

 

拿玻里(NapoliNaples

 

 

現存最早用塑料做成的馬槽,可回溯至1283年,是教宗何瑙略四世委任甘比奧(Arnolfo di Cambio)完成的作品,只有5個態像留下。

聖方濟在格朝奧慶祝聖誕節的事件,促使方濟會小兄弟到處去推動類似的慶祝。由於受到法國安茹省人的鼓勵,方濟會士們在拿坡里修建了一些修院;其中的一個佳蘭會(Clarisse)修院,得到山齊亞(Sancia)王后的一庭馬槽,作為修會落成的禮物。這是歷史上遺留下的第二座馬槽,是木雕製品,現只存一個人物,就是躺臥著的童貞聖母。這是個很重要的證據,因為瑪利亞敬禮經過士林神學的洗禮後,產子的童貞不再由一位普通的婦女所代表。因此,在馬槽旁邊的,是跪著朝拜聖嬰的瑪利亞及若瑟。

第三座馬槽,大概產於1370年。人物是木雕的,是個別獨立的,現存有5個與真人一般大小的人物。

 

 

十六世紀的前半,由於預感基督教改革的來臨,全義大利都大量生產甚有價值的馬槽。在皮埃蒙特(Piemonte)及倫巴底(Lombardy)地區,人一般大小的石像及馬槽景物,紛紛建立在伐拉樂(Varallo)和瓦雷澤(Varese)等聖山上。在摩德納(Modena)主教座堂內,保存著畢加黎利(Antonio Begarelli)於1527年建造的赤陶土馬槽,和馬索尼(Guido Mazzoni)稱為「糊狀馬槽(Il presepe della pappa)」的珍品。

 

 

在拿玻里,由於各地、特別由西班牙來的教堂及買家的要求,生產了很多與馬槽一起用的態像。現仍碩果僅存的,只有上述佳蘭會的禮物,就是那躺臥著的童貞女。

因著阿利萬羅(Pietro Giovanni Alemanno)父子兩位藝術家的抵達,拿玻里成了生產木刻馬槽人物最著名的地方。他們二人聯同其他的同工,製成了很多整副連同人物的馬槽。最古老的,要算在1478年為卡邦那(Carbonara)聖若望堂而建造的那一套,全部人物共有41個,都是真人般的尺碼。

另外,按照傳說,迪雅田低級聖職會(Theatine Minor Clerks)的創立人聖基坦諾(St. Gaetano of Thiene),對馬槽敬禮有奇特的熱愛。他於1534年到了拿玻里,修女院都為他爭相建造最美麗出色的馬槽。馬槽的人物是木雕的,卻擁有玻璃眼睛。

在十六世紀末期,面對基督教改革的強大力量,迺雅田會、耶穌會及方濟會的成員,大力促進馬槽的敬禮,以加強一般教友的信仰及虔敬。因此,就產生了巴洛克式(baroque)的拿玻里馬槽,亦稱為活動的馬槽,因為這種馬槽可以每年重新拆卸及裝配。從前用塑料構造的巨大人物,現在改為木材造的侏儒,並用鉸鏈接合,使他們可以擺出不同的姿勢;再配以假髮,玻璃眼睛,服飾及彩色的身體部分等。

 

 

在十七世紀,馬槽添加了不少與神聖事件無關的因素,也增加了很多俗化的人物及景觀,例如市場、噴泉、農莊、酒館等。馬槽是活動的,人物及景物較細小,用赤陶、灰紙漿、或是珍貴材料構造。

近十七世紀末,拿玻里藝術家貝朗尼(Michele Perrone),因著馬槽的大量渴求,發明了一種比鉸鏈接合的侏儒更小的人物。這種侏儒以亞麻布蓋著,只有頭和四肢是用木刻成,以一條幼小鐵絲為核心。這一發明十分重要,因為人物的活動性和可塑性,使圍繞他們的景物變得更真實,所以由此興起了洛可可式(rococo)的馬槽。

 

 

十八世紀是馬槽的黃金時代,拿玻里重新成為王國的首都。這一世紀所洋溢的藝術、哲學、經濟、法律、及文化,一切都想推翻教會的原則。這時期的馬槽,也是充斥著洛可可式的因素,劇院式的表達等。

   有關十八世紀拿玻里的馬槽,藝術家高沙(Raffaello Causa),在他的著作「顥貴的馬槽(Il Presepe Cortese」一書中,有這樣的評論:「馬槽….是十八世紀拿玻里藝術文化的典型聲音….能夠說馬槽是顯貴的,是為顯示出它和聖堂內舊式馬槽的差異….它顯出自己那份屬於世界的、俗化的、失去魔力的經驗。它是宮廷、貴族、和富有資產階級的遊戲,是顯貴者日間無聊時候的娛樂….。」

 

 

隨著貴族及資產家的沒落,中產階級的冒起,不同與料及體積的泥塑小雕像,在十九世紀應運而生,使一般家庭亦有能力購置。而現代化的小型馬槽,只有幾寸高的人物及景致,亦隨著時代的需要而面世。

 

  回上

二十世紀經歷兩次世界大戰,馬槽的敬禮沒有很大的發展。後期的聖誕節,充滿商業及消費的色彩,馬槽也沒法扮演原來的角色。但正因如此,精神空虛的人心,再次追求高尚虔敬的宗教情操,以聖言降生成人為主體的馬槽敬禮,未嘗沒有一個捲土重來的機會。

 

 

 

 

3.

 

馬槽為現代人的意義

3.1.

 

馬槽是紀念的標記

 

 

馬槽只是聖誕節的一個有形的標記,其重要意義並不來自其本身。看過馬槽發展的簡史,實在有點捨本逐末。

為聖方濟來說,馬槽的作用,正如傳記作者所載,是「紀念誕生在白冷的嬰孩,並以某種方式,將他為嬰兒時的貧窮與困苦….表現於人們肉眼之前。」「因為耶穌聖嬰為許多人所遺忘,但因了耶穌的僕人及其聖寵的功效而再度恢復其生命,並再度深印於熱誠的記憶中。」

如此看來,馬槽是為紀念天主子成為人的奧蹟而存在,它給聖誕節加添了特殊的「標記性(或稱聖事性、降生性)」色彩。

3.2.

 

馬槽的標記性

 

 

在晝短夜長的隆冬肅殺中,在大地母親正短暫休息時,聖誕節出奇地是一個令人喜悅的溫馨節期。在這節期中,久未聯絡的人會互相問候(如寄聖誕咭及送禮物),較易表達關心(如到醫院探訪及唱聖詩),親朋好友會共聚歡慶(如參加派對及吃大餐),較易活出宗教情操(連非信友及久違了的信友也會到教堂祈福謝恩),慶節氣氛濃厚及光耀抗拒昏黑(燈飾設計及燈火通明)。針對這種種的特點,商家把這節期加以包裝,使聖誕節變成純商業和消費的俗世假日,把聖誕節與聖誕老人混為一談。

 

 

馬槽是對聖誕商業化的一個反見證,因為它不能脫離聖家而獨立存在。它肯定了天主成為人的信息;它向世界宣示天主深愛人類,不惜與人共處的喜訊。所以,馬槽是聖誕的標記。

 

 

1.           馬槽是謝恩的記號:因為「一位貞女懷孕生子,人將稱他的名字為厄瑪奴耳,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瑪1:23)。

2.           馬槽是和平的記號:因為「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路2:14)。

3.           馬槽是喜樂的記號:因為「聖言成為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1:14)。

4.           馬槽是給予的記號:因為「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他肩上擔負著王權,他的名字要稱為:神奇謀士、強力天主、永遠之父、和平之王」(依9:5)。

5.           馬槽是謙卑的記號:因為「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形狀也一見如人」(斐2:6-7)。

6.           馬槽是貧窮的記號:因為「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路2:7)。

7.           馬槽是光明的記號:因為「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若1:9);「這是出於我們天主的慈懷,使旭日由高天向我們照耀」(路1:78)。

3.3.

 

馬槽標記的延伸

 

 

心靈簡潔的聖方濟,由耶穌降生的奧蹟中,看到了天主自我空虛的謙卑與貧窮:

「至高的父,從天上藉聖天使加俾厄爾,宣報了這如此尊高、如此聖善和光榮的父的聖言,在聖善和光榮的童貞瑪利亞胎中,他由此接受了我們人性的和脆弱的肉軀。他雖然是超乎一切之上富有的,在世界內卻願意偕同他的母親、至榮福的童貞,選擇貧窮。」(信友二4-5

 

 

他再經由馬槽,看到了祭台:「因此,人子們,你們的心要硬到幾時?為甚麼你們不認識真理,和相信天主子?看,每日他自我謙卑,如同當他由天上的王座,來到了貞女的胎中時;每日他以謙卑的外表,來我們這裏;每日他從天父的懷裏下降,到祭台上在司鐸的手中。」(忠告集1:14-18

他又經由馬槽及墓穴,看到在聖體內的耶穌:「聽,我的兄弟們:如果榮福童貞那樣地受到尊敬,那是恰當的,因為她曾在至聖的胎中攜帶著他;如果榮福洗者,顫慄和不敢觸及天主神聖的頭顱;如果墓穴,於其中他只躺了一些時間,已受到如此尊敬;那親手觸摸、心和口領受、和供應其他人領受的,更應當是如何聖善、正義與相稱呢!他是現在不會死,但已在永恒中勝利及光榮的,眾天使切望窺探的那一位。」(全修會21-22

 

  回上

既然天主可以這樣的自我空虛,聖方濟亦因此邀請人加以學習,並結論說:「所以,絕不要為你們保留你們自己,好使那全部顯露給你們的,全部接受你們。」(全修會29

 

 

 

 

 

 

 

 

 

4.

 

馬槽的頌歌

4.1.

 

上主的美善的短讚

 

 

馬槽流露了天主這樣美善的情懷,我們就可按照那位矢志追隨謙卑貧窮的主耶穌基督足印的聖方濟,讚美天主:「全能、至聖、至高、至尊的天主:一切的美善、至高無上的美善、完全的美善,只有你是美善的。願我們將一切讚美、一切光榮、一切感謝、一切榮譽、一切讚頌、和一切美善,都歸屬於你。的確如此,的確如此。亞孟。時辰歌11

4.2.

 

上主的美善的詠讚

 

 

我們亦可運用聖方濟在他自編的苦難日課中,特別為聖誕期而創製的聖詠(第十五首),讚頌天主:

 

 

1請在天主、我們的助佑內歡樂;*

向上主、永生真實的天主,歡呼祝慶。

 

 

2因為上主,至高者;*

可敬畏者,是統治全地的偉大君王。

 

 

3因為天上的至聖聖父,我們從古以來的君王;*

由高天遣派了他的至愛之子,+

而他是生於榮福童貞聖瑪利亞。

 

 

 

4他要呼喚我說﹕你是我的大父﹔*

我要把他,我的首生子,放在最高處,+

高出地上所有的君王。

 

 

5在那一天,上主頒賜了他的憐愛;*

在夜間,賜予他的歌曲。

 

 

6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

我們應該為此鼓舞喜歡。

 

 

7因為那至聖可愛的嬰孩,已為我們而賜給了,+

並於途中為我們誕生了;*

又被放在馬槽裏,+

因為在客棧中為他沒有地方。

 

 

8上主天主受光榮於高天;*

懷善意的人在世享平安。

 

 

9願諸天歡樂,願大地踴躍;*

願海及其中的一切激昂,+

原野及其中的一切喜悅。

 

 

10請向他唱一首新歌;*

普世大地,請向上主謳歌。

 

 

11因為上主偉大,應受讚美;*

唯有他超越眾神,可敬可畏。

 

 

12你們各國家民族,請給予上主,請給予上主光榮及尊崇;*

請給予上主屬於他名的光榮。

 

 

13挺起你們的身體,及背負起他的十字聖架;*

並至死跟隨他的至聖命令。

 

  回上

14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

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相關網頁:

馬槽專頁

香港和平馬槽設計比賽回顧

馬槽的起源

世界各地馬槽簡報表

其他文章

藝術首頁 More Art

網站首頁 Home

網站目錄 Table of Contents

 

 

 

 

 

T


This page is updated on 2007-12-07 更新

本網頁由方濟會(小兄弟會)中華之后會省及孟高維諾會區贊助。www.ofm.org.tw and www.of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