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規一》提示了兄弟們禮儀生活的初期發展:「一切兄弟,不論聖職或非聖職,都要誦念日課、讚美詩和祈禱文,按照他們所應當的。聖職兄弟應按聖職人員的慣例,誦念日課,和為生者和為亡者祈禱。」(3:3-4)在當時,聖職人員的慣例,隨堂區而異,連在羅馬市內亦然。兄弟們誦念日課的方式,亦隨著地方不同而變動。《會規一》有關日課祈禱規定的重要性,在於方濟選擇了堂區聖職人員的方式,而放棄了隱修院僧侶團體祈禱的方法。
隨著《會規二》的頒布,兄弟們的禮儀生活有了新方向:「除了聖詠集外,聖職要按照神聖羅馬教會的規定誦念神聖日課,為此他們能有日課經本。」(3:2-3)在很多方面,這都是十分重要的改變。從眾多的日課祈禱方式中,挑選了「按照神聖羅馬教會的規定」這一種,特別要求聖職兄弟們要有一致性。這類濃縮日課經本,是在教宗依諾森三世時候發展的,有別於拉特朗大殿及羅馬市內其他教堂的習慣;它是簡化了的濃縮版,為教廷中人方便之用。和其他方式最大的差異,它是一冊便於攜帶的日課經書。
要把《會規二》的命令付諸行動,需時數年。亞西西新成立的抄寫局(Scriptorium),在1230年總會議的時候,準備了足夠數量的濃縮日課經本。總會議決定把它們送給當時已存在的約20個會省,再經他們抄寫後,分發給全修會的兄弟們。這些日課經本,稱為《標準日課經本》或《會規的日課經本》。但兄弟們發現,為教廷中人所用的紅色標題(rubics),難於在《標準日課經本》抄寫,並且在應用時亦過份繁複。另外,一致性也衍生了混亂。在1239年的總會議以後,四位神學大師,在《會規注釋(Exposition of the Rule)》中慨歎,禮儀經本不足而且情況紊亂。四位大師強調,感恩祭經本應與日課經本協調,並相信禮儀的紊亂,是修會的一個紀律問題。
因此,希莫(Haymo of Faversham)總會長,在1243年博洛尼亞總會議中,決定要兄弟們在舉行禮儀祈禱時有所規範。他發布了一部新的《禮儀規範書(Ordinal)》,在神聖日課及感恩祭的禮規中,指定要完成的「行為」及要讀出來的「言辭」或經文;而這些禮規和經本,要「按照神聖羅馬教會的規定」。它和早前《標準日課經本》所根據的、教廷中人所用的《禮儀規範書》不同,因為它是希莫按照兄弟們更簡單的需要而寫成的。希莫在這本《禮儀規範書》中,加插了朱利安的《韻律日課》,同時也把教宗額我略九世、多默樞機、和雲尼艾里樞機的作品,放進書裡。他卻沒有把聖方濟節夜間禱時在團體祈禱中所用的傳記,安置進去。有學者因此認為,希莫是在等待著薛拉諾的多默的《團體祈禱傳記》。問題是,1243年的總會議已批准了他的《禮儀規範書》,薛拉諾的多默的作品要到1244年才能完成。這事實說明了,《團體祈禱傳記》並不如《韻律日課》那麼流行。《韻律日課》連同其他收錄入其中的經文,經過希莫《禮儀規範書》的推動,得以廣泛地流傳。
在《團體祈禱傳記》中,薛拉諾的多默把方濟的一生分成9課,緊隨著《薛一》的方式及文意發展。然而在《韻律日課》中,產生了一種新的文學類型。朱利安的韻律式日課,配以音符而成,且是有意按照11世紀末、12世紀初法國文學及音樂傳統而詠唱的。
當這些韻律式日課在13世紀發展時,一般都是為了慶祝聖人的記念。很多時候,聖人的生平,在夜間祈禱中會按9課分配,在隱修院則會分配成12課。日課祈禱的詠唱部份,包括對經、答唱及聖詩,通常都取材於聖人的傳記,意譯後再濃縮成為詩體。每一句對經及答唱的內文,就構成詩歌的一個詩節。
把聖人記念由傳記文字,轉為詩歌對經及答唱的禮儀文字的時候,合適於詩歌體的象徵及寓言,自會相應增加。因為當這些由聖人生平文字而形成的禮儀文字,和早已存在於聖詠集的古老傳統接軌時,表達對聖人敬禮的新文體,自然應運而生。
朱利安曾接受過這類韻律傳統的訓練,並把它應用在《韻律日課》裡。他因而把對聖方濟的詮釋,帶到更高的層次。他日課祈禱的禮儀文字,蓄意地運用了詩歌體裁,定型於神學、禮儀及聖經解釋。方濟的圖像,被框在介紹一篇聖詠的主題,或是回應聖經與其他讀經之中。雖然朱利安以《薛一》為資料來源,他卻能按自己的目的,調整或闡釋聖方濟的重要性。
第一晚禱的第一首對經,把方濟直接放在羅馬教會的背景內;第二首對經,則追溯方濟三位任教宗的導師:依諾森三世、何諾略三世、及額我略九世。方濟是「活力充沛的公教徒…完美地宗徒性」,忠於「羅馬教會的信仰」,對導師們馴服和尊敬。第一晚禱的其他對經,把這教會觀再往前推,視之為方濟福音生活及他與萬物關係的背景。教會,福音,及一切受造物,渾然一體。額我略九世在他的《一位受祝福的後裔來自天上》聖詩中,以耶穌顯聖容和伯多祿建議修蓋三個帳篷為背景,用了這對經來檢視方濟的一生。
夜間祈禱的9篇聖詠,用9首不同的對經包裝起來,逐步描述方濟的一生;由他少年時開始,而以他度福音生活的簡樸方式結束。這9首對經,與夜間祈禱描寫方濟生平的讀經及答唱,非常協調。因此,夜間祈禱的3節(nocturns),透過對經、聖詠、讀經與答唱,一步步地點出方濟年輕時的掙扎、皈依、及被聖神充滿的生活。在夜間祈禱的中心點,即第五首答唱,第一晚禱中額我略九世所寫的聖詩的教會主題,重新被引入:「預示他的三個修會 / 靈感由天主而來 / 方濟修築了三座聖堂。」在朱利安眼中,小兄弟會、嘉勒會及補贖兄弟姊妹會,這三個團體的使命,植根於方濟修建三座教堂之上。
晨禱繼續介紹,方濟一生的聖德。第1首對經集中在他的祈禱,第5首對經強調讚美救主及創造主的特質,以此來結束時辰的聖詠。其他的對經突顯出方濟的宣講,他與三個修會的關係,及他給跟隨者的神修指導。雲尼艾里樞機的《鼓掌罷!貧窮弱小的一群》聖詩,豐潤地讚美方濟貧窮的生活與教導,使這些充滿著方濟會神修的篇章,得到迴響。傳統上結束這個時辰祈禱的匝加利亞的「讚主曲(Benedictus)」,推介了方濟殉道的熱願、並因此而獲印五傷的主題。
方濟印五傷的事件,曾4次出現在神聖日課中。第一次的出現,是在夜間祈禱序經的對經:「他救贖聖傷的印記 / 在方濟身上得到更新」。第二次是在「讚主曲」的對經:「你看見在十字架上的熾愛者」。在這兩個場合,朱利安對方濟印五傷的敘述,超過了薛拉諾的多默的《聖方濟傳》。在朱利安的經文中,五傷成為基督在方濟及在世界內,臨在的新標記,而不只限於方濟與十字架上的基督親密結合的標記。更有甚者,朱利安把熾愛者安放在十字架上,比諸《薛一》的描繪「一個人…相似熾愛者」,開啟了一個新景象。
關於神聖日課中的五傷事件,第二晚禱採用由多默樞機撰寫的《聖德之花,小兄弟之首》聖詩,有了更重要的神學及象徵的發展:「在我們可敬的領袖身上刻有王室的印璽 / 印在手和肋旁」。雲尼艾里樞機為八日慶期所寫的《鼓掌罷!貧窮弱小的一群》對經,描述「熾愛者曾顯現給他 / 以神聖的印璽刻在他身上」。五傷印證了,方濟是信友生活可依靠的導師和領袖,跟隨他是安全的。樞機們擴大了五傷的象徵與重要性,以肯定方濟教導的權威。熾愛者在這裡扮演著主動的角色,超越了《聖方濟傳》所描述的角色。熾愛者成為,實際在方濟身上印上傷痕的執行人。在《聖方濟傳》首次介紹的、已有高度象徵性的五傷及熾愛者,在神聖日課的經文中更被強調。朱利安自由地採用了薛拉諾的多默有關五傷的記載,來促進更廣泛的牧靈及禮儀應用。在這一方面,他顯然是從兩位樞機的作品中得到啟示。
以上禮儀經文,為方濟死後的第一代弟子來說,無論是宗教、文化及文體的培育訓練,都非常重要。透過這些經文,可以看到修會初期的兄弟們,多麼重視詩歌、音樂與禮儀的栽培。這些經文為中古禮儀提供了重要的示範,並奠下基礎,去了解聖方濟的象徵和神修角色,如何在起初影響了兄弟們。
在聖方濟慶節及八日慶期,朱利安的《韻律日課》,在拉丁教會繼續被廣泛地應用。此情況在教會內一直維持到16世紀,在教宗比約五世頒布新的《羅馬濃縮日課經本(Breviarium Romanum)》後才停止;而在修會內,則一直維持到18世紀。而《韻律日課》,成了編寫其他韻律式及音樂式日課的範本。朱利安撰寫了音符去伴唱日課祈禱,後代作曲家則替朱利安的經文譜上自己的音樂。為此,《韻律日課》應被列入13世紀傑出禮儀文學的寶庫。
|
聖方濟節第一晚禱
1. 第一晚禱讚美詩:
斯人來世自天生,大顯奇能超古今;振聾啟瞶開天門,穩度世海免沉淪。
隨從宗徒登高崗,出己意外獲新光;貧窮樂園久已荒,方濟躬耕復繁昌。
三設草盧在山巔,追效伯鐸知福源;甘願摒棄世情緣,獨與基督相周旋。
除舊更新敦品行,創立三會超眾生;導人志潔心靈貞,見悅基督增主榮。
聖父方濟請垂視,家園祖國生與死;厄娃子孫不知悔,夢死喚醒莫沉醉。
亞孟。
2. 第一晚禱聖詠對經:
第1對經:方濟充滿,公教精神,傳教心火,從不後人;指導信友,羅馬是循,司祭尊位,最宜愛欽。
第2對經:三位教宗,關係非輕,殷諾增時,開始修行;奧諾理下,完畢路程,額我略手,列品成聖。
第3對經:畢生堅守,全部福音,一撇一劃,也不容侵;寄居在世,負基督軛,固無別物,如此飴心。
第4對經:安貧樂道,服從主命,無靈受造,似通人性;惟命是從,伏首致敬,賞心樂事,歸榮至聖。
3. 第一晚禱謝主曲對經:
令人驚奇,令人心歡,識人肺腑,審判周全,助我出陣,戰車手牽;眾會士前,變形升天,乘坐火輪,如日高遷,先知精神,雙倍流傳;奇能大顯,未來預言,吾父方濟,請示助援,爾子哀嗚,情實堪憐。
聖方濟節晨禱
1. 晨禱讚美詩:
成群結隊窮人團,貧父致富入天園;手舞足蹈盡歡顏,奇恩殊寵難言傳。
誠實正直心謙良,酷愛和平走四方;苦身克己照世光,已冷人情不再涼。
高山絕壁獨隱身,愛火中燒超凡塵;曠古神恩震乾坤,體印基督五傷痕。
赤身入世貧又窮,離世升天富貴翁;今向人間賜恩豐,除災去禍治病躬。
誠實窮人名實父,賜我誠心愛窮苦;來日得為天鄉侶,莫為錢財陷陰府。
聖父聖子及聖神,永享讚頌與光榮;方濟功德自甘貧,隨彼富貴入天庭。
亞孟。
2. 晨禱聖詠對經:
第1對經:聖父方濟,慎行謹言,欲作何事,祈禱在先;滿腔熱火,唯主是專,不為己活,只要人安。
第2對經:創立修會,不一而三,首先修士,神品亦兼;修女居中,崇德從嚴,男女教友,第三會全。
第3對經:聖寵經驗,智勇雙兼,招收門徒,旨在成全;先導以行,後教以言,恩威並用,感人心田。
第4對經:讚頌讚頌,勸人讚頌,救主恩重,常常讚頌;飛潛動植,鳥獸萬眾,讚頌上主,歌喉是弄。
3. 晨禱讚主曲對經:
聖父方濟,殉道心誠,福音書中,覓得苦人,不與共苦,難以安心;仰視空際,十字顯形,色辣芬主,架上懸身,授印五傷,從此留痕;苦身克己,毫不容情,渡過世海,天國榮登,垂視我眾,莫忘羊群。
聖方濟節第二晚禱
1. 第二晚禱讚美詩:
風俗規範聖方濟,領袖群倫訓兄弟;人類救主來現世,葡萄連理生命賜。
兄弟喝采父為王,永作天民在天鄉;苦盡甘來群敬觴,天朝歡騰享榮光。
棄絕世物勵三願,賺得榮耀天恩換;至仁天主行審判,錫職晉爵定永案。
出離埃及奴隸邦,依附方濟好還鄉;有彼為師自順昌,十字旗幟必遠揚。
明智統帥悅君王,肋旁手足印五傷;光明入來黑暗亡,新星出現耀四方。
方濟牧人領群羊,悉歸總牧基督王;擊殺狡敵虎豹狼,引還上界入天堂。
亞孟。
2. 第二晚禱聖詠對經:
第1對經:聖父方濟,慎行謹言,欲作何事,祈禱在先;滿腔熱火,唯主是專,不為己活,只要人安。
第2對經:創立修會,不一而三,首先修士,神品亦兼;修女居中,崇德從嚴,男女教友,第三會全。
第3對經:聖寵經驗,智勇雙兼,招收門徒,旨在成全;先導以行,後教以言,恩威並用,感人心田。
第4對經:讚頌讚頌,勸人讚頌,救主恩重,常常讚頌;飛潛動植,鳥獸萬眾,讚頌上主,歌喉是弄。
3. 第二晚禱謝主曲對經:
方濟聖人,可妙可奇,大顯異能,驅魔治疾,林間講道,飛鳥來歸,生活聖善,作信德師,生前甦人,身後起屍,今在永鄉,為我轉祈,得列天朝,與爾福齊。 |